美纹胶带
美纹胶带
美纹胶带
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圆满结营
发布时间:2024-04-18 |   作者: 企鹅电竞网页版入口官网

  7月24日,为期8天的“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圆满结营。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共同携手,探寻中医药奥秘,满载而归。

  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副巡视员杨志学、国台办新闻局处长周强、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港澳办主任姚洪武等出席结营仪式。

  周敏谦在结营仪式上致辞,用“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能”、“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亲情”四点归纳了同学们此行的收获。他说,经过8天相处,川台两地学生结缘,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慢慢的变成了亲密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将伴随终身,你们今后可能会是工作伙伴、创业伙伴,甚至精神伙伴。很高兴看到两岸青年的携手同行,“少年强,则国家强”,两岸青年能够坚强地携手共同闯世界,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同学们要有振兴中华的志气,要有兄弟齐心团结奋斗的精神。

  结营仪式上,川台学生代表围绕“两岸如何携手弘扬中医药文化”做主题发言,表达了对弘扬中医文化的责任感。来自台湾大学的邱侑钧同学说,“我们有使命传播中医药文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两岸应当多多交流,这点不仅限于医疗领域上,因为只有交流才能有沟通,有沟通才能有理解,有理解才能携手同行。”

  每一组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主题作品,用漫画、诗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记录下了8天感人的点点滴滴。“纵目遥望海峡东,灵光千里贯长虹。青铜巫师常祝祷,唯愿弟兄手足同。”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朱宇晨和来自台湾体育运动大学的李雨萱组成的“川牛膝”组合用原创诗《三星堆随想》表达希望两岸同学友谊长存的愿望。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吴思慧和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邱菁组成的“川木通”组合则用漫画的形式画下了8天时间里最让她们记忆深刻的场景。同学们还一同观看了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回顾短片,随着画面一幕幕呈现8天的经历,回忆从脑海中慢慢浮现,不少同学默默留下了眼泪。

  结营仪式在川台学生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中落幕。周敏谦、周强为在活动中表现最佳的“明星组”颁奖。几天活动下来,川台同学们亲密接触,深入交流,从最初的羞涩生疏到现在的和谐默契,年轻的心灵已经凝聚到一起,所有的感悟,都流露在每位同学每天写下的体验博文里:

  “感谢这次的体验营,让我在体力上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我极限,在中医药知识方面一点一滴进步,在川菜方面一口一口惊艳我们的味蕾,在景色上一幕一幕地刺激我们的灵魂窗口。这几天,让我爱上四川爱上川菜,不管哪一方面都在突破自我,不管过了多久,这些记忆都会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裡,这几天的感动也会印在心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吴思慧说。

  “八天期间,我体验到好多四川文化,我觉得这活动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时间真的太短了,好舍不得……我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多办,让台湾学子与大陆学子互相交流,了解两岸彼此的文化观点与学术意涵,让我们彼此更加进步,共同推广中华文明,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当仁不让。”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学生李雨萱说。

  “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由四川省台办联手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从7月17日开始,来自两岸的20名大学生采取结对成组的方式,围绕医、药、养等内容,开展“听”、“访”、“寻”、“看”、“学”、“做”、“尝”、“展”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八天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发现之旅,探寻、了解川产道地药材,深度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台湾学生:中医要由中华民族发扬光大,我感触极深——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之“医”篇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医”,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聆听讲座,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体验针灸、诊疗等传统医术。

  张新渝教授是成都中医大学知名教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巡讲团成员,长期从事《内经》、《中诊》、《中基》的教学与研究,任教40年,行医48年。活动伊始,主办方就邀请了张新渝教授为两岸学子做《国学文化与中医学术》的专题讲座。张教授从中华文化传统的“阴阳”、“五行”说起,用生动的语言,通俗的案例来说明中医扎根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比如说《西游记》里,就体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唐僧穿着红色袈裟出场,属火;孙悟空穿黄色衣服,属土;白龙马,属金;猪八戒穿黑色衣服,属水;沙僧穿青色衣服,属木。所以就形成了‘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人物出场顺序。”张新渝教授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为引子,详细讲解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让两岸学子耳目一新。

  “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希望台湾的同学和四川的同学都能喜欢上中医,研究中医,传承中医、保护中医,让中医在世界舞台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讲座最后,张新渝教授对两岸学子殷切叮嘱。

  “我从没想过五行还能与《西游记》结合,听了张教授的课,对原来熟悉的故事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很有意思。”来自台湾义守大学的学生涂怡婷说。

  理论还需联系实际。张新瑜教授在讲座中讲了大量中医诊疗的例子,带着好奇心,18日下午,两岸大学生来到成都中医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养生、保健、康复“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西南地区临床学科门类最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来到医院,台湾同学和记者们首先惊叹于医院的规模和接诊病人的数量。他们说,台湾虽然也崇尚中医,但中医都只是综合医院里的一个科室,并没有像这样只做中医的专业中医院。他们惊讶于大陆中医药文化的土壤深厚和被广泛接受与信任。

  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两岸学子和记者们参观了医院的文化广场、接诊大厅、配药中心及治未病中心。有一部分同学还是第一次听到“治未病”的说法,所以治未病中心的吴节主任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同学们解释了什么叫“治未病”。她说,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也就是说艺术最高明的人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比起治疗已有疾病,中医历来更注重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所谓的“治未病”包括三层意思,即预防未来疾病的发生,预防疾病的恶化以及预防疾病的复生。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白“治未病”的原理,吴节主任还用“冬吃萝卜夏吃姜”、“三九进补,夏天打虎”等俗语作为引子,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一些日常保健的小知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抢着问吴节关于减肥、养生、保养皮肤等方面的小窍门。随后,两岸同学还一起观摩了吴节主任针灸、诊疗的过程。台湾中视记者主动提出体验针灸“足三里”,体验后表示,扎针一点都不疼,反而酸酸的很舒服。吴节还现场为台湾学生许昌裕把脉,进行了详细的诊疗。“吴教授先是利用问诊和看诊,就了解到我身体的大量信息,后来用把脉的方法,把出我的脉象弦而滑,诊断出我身体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良多。”许昌裕体验后说。

  通过讲座和体验,两岸大学生对中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中医的兴趣。一堂讲座和实地学习体验下来,同学们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笔记。

  “什么叫中医?什么是中药?张教授解释:‘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以中华文字传承、在中华的土地上代代相传,发展出自己的理念,创造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医学;而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这是这趟旅程中首次听到专家完整地解释中医药文化,让我更加进一步探索了这几千年来累积下来的文化。台湾和大陆都是生活在中华文化中的,所以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来自台湾戏曲学院的孙正学说。

  “张教授说‘中医要由中华民族发扬光大。’这一句话我感触极深,在台湾有许多人是不相信中医的,而台湾的中医发展和资源也比不上大陆的系统。对我来说台湾人受的是儒家教育,学的是中华文字,如何能不担起中华民族的责任心和荣誉心?虽然我并非中医专业学生,但我会尽心尽力保护这样的历史珍宝,保护我们的国粹。”来自台湾大学的林澄薇说。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药”,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在中医药界更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可见川药应用之广泛。据悉,四川现有中药资源近5000种,道地药材40余种。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川药,了解川药,活动开展了多个趣味比赛,让同学们动手动脑又动心。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药用植物园,川台同学开展了“原来中药长这样”探寻竞赛活动。药植园的老师先是带领大家实地辨识、考察了道地药材。随后,川台学生开展了“原来中药长这样”探寻竞赛活动。20名川台学生分为5组,每组根据照片找到5种道地药材,用时最少的,正确率最高的组为冠军组。

  比赛开始,同学们便兴致勃勃的冲进药植园,本以为经过老师讲解会很快找到,没想到品种繁多的药植还是让人找花了眼。第一组同学率先冲到终点,然而对比照片和植物后,反而越来越不自信,只好又重新回园寻找。“真的蛮难的,照片上的花和我们找到的长得一模一样,然而颜色却一个白色一个紫色,不明白我们到底找对了没。”率先到达的同学忐忑地说到。

  其实,竞赛不是目的,以此形式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到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认识药用植物才是目标。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龙飞是此次竞赛的指导老师,赛后,对比每一组找到的植物和照片,龙飞老师详细讲解了益母草、洋金花、薄荷等多种道地药材的辨别方法及功效。学生们听得相当认真,在笔记上仔细记下老师的话。经过寻宝体验和学习了解后,营员们对所寻找到的药用植物记忆深刻。台湾学生林澄薇说:“我想若是没有这样的活动,我真的一辈子也不会去认真注意路旁的小花小草,其实所有植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功效,只在于识不识得而已,只要留心就能发现这样的瑰宝奇珍,今天竞赛主题‘原来中药长这样’实在是说中我的心声啊!”

  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虫草集散中心。在这里,龙飞老师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中药药材,现场讲解药材的性状和功效。随后,营员们开展了“发现中药‘川字号’”趣味辨识活动”。4人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每组找寻3种中药材,向老板详细询问其功效并口述给大家。同学们非常用心地记下了药材知识,连价格和样貌都一一描述。杜仲、牡丹皮、天麻、黄连、白芷、厚朴等中药材在营员们的介绍下,形、色、气、味、功效用法皆全貌呈现。

  大黄就是一味其貌不扬的药材界“明星”,其功效堪比人参。第一眼瞧见大黄,台湾大学学生林澄薇就心生喜爱,将其讲得趣味横生。“大黄,形似马蹄,因此也被称为马蹄大黄;酒制大黄叫‘酒军’,可用于跌打损伤等症。因味道和功效比较猛烈,四川产区的大黄也被称为‘川军’。”在此次趣味辨识活动中,林澄薇摘得桂冠。

  对于此次“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林澄薇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加深了对中医的基本认识,积累了药材辨认知识,同时,还发现药膳有大讲究。“此次我准备带一本药膳书籍回台湾,回家以后尝试着做,以期调养自己及家人的身体。”

  在民间,一直就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说法。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江油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附子是疗效最显著的中药之一,素有中医保命药之称,回阳第一要药,深究中医药史,医圣张仲就善用附子。然而附子又是一种剧毒的药物,不正确使用则会致命。

  在四川江油中壩附子科技发展公司,川台学生们换上工作服,在总经理孙鸿的带领下,前往毒性饮片车间观摩了江油附子的炮制过程,并亲手体验了附子手工剥皮、手工切片工艺。“手工去皮与切片均要采用横切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看出附子的大小。而附子的大小决定功效的大小。”孙鸿介绍说。在去皮过程中,需要用竹刀。“这是为了把皮去干净。因为附子的皮很硬,像切红薯一样。用不锈钢刀去不干净。用铁刀又容易被氧化变性。”

  体验了附子手工剥皮的台湾学生萧玄分享她的感悟:“这工艺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我相信削过5、6个之后就会很熟练”。来自台湾的孙正学分享他的去皮技巧:“刀要拿正,顺着附子角的形状去削皮”。再谈及手工切片,孙正学认为稍微有点难度,“看师傅们切得很快,我们第一次切,跟师傅相比显得太笨拙。”

  孙鸿还介绍了附子从播种到做成成品的整个制作流程。附子之所以珍贵,其中一个缘由是耗费人工,要在1亩地上完成种植到收获的过程,需要一个人花120天的时间,天天劳作,包含修根、摘顶等精细作业环节。中药饮片炮制不易,经过亲身体验,同学们了解到小小一片药材里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对中药又多了几分敬意。

  除了煎药熬汤,中药还有别的用法吗?活动中,川台学生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锦江门诊,在这里了解并亲手体验了制作香囊和蜜丸。

  在诊所里,中药既能制成清热解暑又好喝的饮料乌梅汤,又能做成膏方、丸剂,方便人们服用。诊所70岁的老中医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膏方、丸剂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同学们亲手体验制作山楂丸。经过炼糖、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等步骤,山楂粉被制作为混合着蜂蜜与红糖的丸药,十分可口。

  除此之外,中药还能用以制作香囊,起到防蚊驱蚊、安神等功效。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亲手制作了驱蚊香包,这种香包通过发散气味驱逐蚊虫,对人体安全无害。

  “之前我对中药的熬煮制作的步骤一直停留在中药店里面将中药熬煮成水的过程,这一行算是大开眼界,学习体验了种植过程及炮制方法,了解了其中不易。”参加活动的学生说。

  台湾学生走进德阳台湾青年创业园 对话创业就业——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之创业篇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创新创业”,走进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了解园区优惠政策;与已在四川创业就业的青年台商座谈交流,分享心路历程。

  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是四川第一家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建设,已于今年5月运营。目前已有10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办理注册登记,另有7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办理入驻申请。项目涉及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农业开发、创意生活、应用设计等行业。

  来到创业园,同学们首先被园区的“高颜值”所吸引。活泼亮丽的配色,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以及随处可见的台湾元素,让台湾同学顿生好感。在工作间里,已经入驻的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工作。莱乐工坊就是这里面一家创业企业,老板和设计师都是台湾人。公司设计师、手工皮具达人林奇宪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手工制作的皮包、笔记本等作品,并分享了他的创业之路:“我想来大陆并不是短短几天决定的,而是注意很久了,我认为文创的东西应该被世人看见,但台湾只有一点点大。我一直在寻求一个创业契机,刚好德阳有这个机会。我来到这里一个多月,觉得很舒服,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适合我。”莱乐工坊的老板说,之所以选择在大陆创业,是因为对大陆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更了解,“希望可以从这里拓展市场,然后打到台湾去,当然我们还会推广到国外的市场。”

  看到此公司的产品,听到公司的创业理念,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流行设计系的大三学生杜晓凤十分兴奋,当即向公司申请假期前来实习。“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在大陆有这样好的平台让我们发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很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杜晓凤说,她常常在北京、上海接一些设计院校的案子。“有时候看到他们的作品,我觉得台湾要向大陆学习的实在太多了”。经过协商,企业决定8月正式到台湾对杜晓凤进行面试,合格的话今年寒假就开始实习。

  来自台湾大学的林澄薇也在创业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同好。林澄薇平时爱好桌游,还自己设计了一款桌游。园区里刚好就有一位青年台商开办了专业开发桌游游戏的公司。林澄薇与公司约定,回台湾后把自己设计的桌游发给公司寻求合作。

  为了让同学们全方面了解创业园的情况,园区还举行了座谈会。四川省台办副巡视员杨志学、国台办新闻局宣传处处长周强、德阳市台办主任刘忠顺、成都市台协青委会秘书长许渊顺、成都市台联会会长特助黄诗原以及园区部分台湾青年创业者出席座谈会,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刘忠顺向大家介绍了德阳市及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的概况。他说,德阳市为支持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的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台湾青年来德阳创业创新的政策。台湾创业青年不仅全面享受德阳出台的各类青年创新创业政策,还在创业补贴、财政补贴、人才奖励、创业园营运奖补、住房补贴、实训补贴等方面也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台湾青年入驻德阳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创办科技公司孵化器、众创空间,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奖补。到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参加实训的台湾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分别享受1000元/月和2000元/月的补助,每人每年不超过6个月。

  听到这样的优惠政策,台湾学生都惊呼“太了不起了”,踊跃地提问交流,想知道如果自己过来创业能享受哪些政策。来自台湾的林玟侑说:“之前有担心来这边工作会被淹没的想法。但今天座谈后,让我感受到,其实来这里并不会被淹没,大陆市场很广阔,是台湾年轻人适合拓展的发展之地。”

  活动中,两岸学生还和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医、毕业后选择留在附属医院工作的台湾学长郑祥鸿进行了交流。同学们最为关心到大陆工作后会不会存在文化和生活小习惯上的差异,会不会有人因为他是台湾人而排斥他。对此,郑祥鸿说,他选择在大陆工作,是因为觉得在大陆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学到的医学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几年来,从来就没发生患者因为他是台湾人而拒绝诊疗的情况,反而对他很尊重。并且,成都到台湾交通很方便,想家时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回,也不会有“思乡”的烦恼。

  四川省台办副巡视员杨志学表示,两岸一家亲,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会搭建良好平台,让两岸青年能够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同创业创新,携手开创未来。通过交流和参观,台湾学生对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他们都表示,有机会一定会来大陆学习、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由四川省台办联手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从7月17日开始,来自两岸的20名大学生采取结对成组的方式,围绕医、药、养等内容,开展“听”、“访”、“寻”、“看”、“学”、“做”、“尝”、“展”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八天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发现之旅,探寻、了解川产道地药材,深度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返回列表
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圆满结营
发布时间:2024-04-18

  7月24日,为期8天的“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圆满结营。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共同携手,探寻中医药奥秘,满载而归。

  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副巡视员杨志学、国台办新闻局处长周强、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港澳办主任姚洪武等出席结营仪式。

  周敏谦在结营仪式上致辞,用“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能”、“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亲情”四点归纳了同学们此行的收获。他说,经过8天相处,川台两地学生结缘,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慢慢的变成了亲密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将伴随终身,你们今后可能会是工作伙伴、创业伙伴,甚至精神伙伴。很高兴看到两岸青年的携手同行,“少年强,则国家强”,两岸青年能够坚强地携手共同闯世界,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同学们要有振兴中华的志气,要有兄弟齐心团结奋斗的精神。

  结营仪式上,川台学生代表围绕“两岸如何携手弘扬中医药文化”做主题发言,表达了对弘扬中医文化的责任感。来自台湾大学的邱侑钧同学说,“我们有使命传播中医药文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两岸应当多多交流,这点不仅限于医疗领域上,因为只有交流才能有沟通,有沟通才能有理解,有理解才能携手同行。”

  每一组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主题作品,用漫画、诗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记录下了8天感人的点点滴滴。“纵目遥望海峡东,灵光千里贯长虹。青铜巫师常祝祷,唯愿弟兄手足同。”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朱宇晨和来自台湾体育运动大学的李雨萱组成的“川牛膝”组合用原创诗《三星堆随想》表达希望两岸同学友谊长存的愿望。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吴思慧和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邱菁组成的“川木通”组合则用漫画的形式画下了8天时间里最让她们记忆深刻的场景。同学们还一同观看了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回顾短片,随着画面一幕幕呈现8天的经历,回忆从脑海中慢慢浮现,不少同学默默留下了眼泪。

  结营仪式在川台学生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中落幕。周敏谦、周强为在活动中表现最佳的“明星组”颁奖。几天活动下来,川台同学们亲密接触,深入交流,从最初的羞涩生疏到现在的和谐默契,年轻的心灵已经凝聚到一起,所有的感悟,都流露在每位同学每天写下的体验博文里:

  “感谢这次的体验营,让我在体力上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我极限,在中医药知识方面一点一滴进步,在川菜方面一口一口惊艳我们的味蕾,在景色上一幕一幕地刺激我们的灵魂窗口。这几天,让我爱上四川爱上川菜,不管哪一方面都在突破自我,不管过了多久,这些记忆都会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裡,这几天的感动也会印在心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吴思慧说。

  “八天期间,我体验到好多四川文化,我觉得这活动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时间真的太短了,好舍不得……我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多办,让台湾学子与大陆学子互相交流,了解两岸彼此的文化观点与学术意涵,让我们彼此更加进步,共同推广中华文明,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当仁不让。”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学生李雨萱说。

  “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由四川省台办联手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从7月17日开始,来自两岸的20名大学生采取结对成组的方式,围绕医、药、养等内容,开展“听”、“访”、“寻”、“看”、“学”、“做”、“尝”、“展”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八天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发现之旅,探寻、了解川产道地药材,深度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台湾学生:中医要由中华民族发扬光大,我感触极深——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之“医”篇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医”,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聆听讲座,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体验针灸、诊疗等传统医术。

  张新渝教授是成都中医大学知名教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巡讲团成员,长期从事《内经》、《中诊》、《中基》的教学与研究,任教40年,行医48年。活动伊始,主办方就邀请了张新渝教授为两岸学子做《国学文化与中医学术》的专题讲座。张教授从中华文化传统的“阴阳”、“五行”说起,用生动的语言,通俗的案例来说明中医扎根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比如说《西游记》里,就体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唐僧穿着红色袈裟出场,属火;孙悟空穿黄色衣服,属土;白龙马,属金;猪八戒穿黑色衣服,属水;沙僧穿青色衣服,属木。所以就形成了‘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人物出场顺序。”张新渝教授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为引子,详细讲解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让两岸学子耳目一新。

  “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希望台湾的同学和四川的同学都能喜欢上中医,研究中医,传承中医、保护中医,让中医在世界舞台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讲座最后,张新渝教授对两岸学子殷切叮嘱。

  “我从没想过五行还能与《西游记》结合,听了张教授的课,对原来熟悉的故事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很有意思。”来自台湾义守大学的学生涂怡婷说。

  理论还需联系实际。张新瑜教授在讲座中讲了大量中医诊疗的例子,带着好奇心,18日下午,两岸大学生来到成都中医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养生、保健、康复“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西南地区临床学科门类最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来到医院,台湾同学和记者们首先惊叹于医院的规模和接诊病人的数量。他们说,台湾虽然也崇尚中医,但中医都只是综合医院里的一个科室,并没有像这样只做中医的专业中医院。他们惊讶于大陆中医药文化的土壤深厚和被广泛接受与信任。

  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两岸学子和记者们参观了医院的文化广场、接诊大厅、配药中心及治未病中心。有一部分同学还是第一次听到“治未病”的说法,所以治未病中心的吴节主任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同学们解释了什么叫“治未病”。她说,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也就是说艺术最高明的人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比起治疗已有疾病,中医历来更注重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所谓的“治未病”包括三层意思,即预防未来疾病的发生,预防疾病的恶化以及预防疾病的复生。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白“治未病”的原理,吴节主任还用“冬吃萝卜夏吃姜”、“三九进补,夏天打虎”等俗语作为引子,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一些日常保健的小知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抢着问吴节关于减肥、养生、保养皮肤等方面的小窍门。随后,两岸同学还一起观摩了吴节主任针灸、诊疗的过程。台湾中视记者主动提出体验针灸“足三里”,体验后表示,扎针一点都不疼,反而酸酸的很舒服。吴节还现场为台湾学生许昌裕把脉,进行了详细的诊疗。“吴教授先是利用问诊和看诊,就了解到我身体的大量信息,后来用把脉的方法,把出我的脉象弦而滑,诊断出我身体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良多。”许昌裕体验后说。

  通过讲座和体验,两岸大学生对中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中医的兴趣。一堂讲座和实地学习体验下来,同学们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笔记。

  “什么叫中医?什么是中药?张教授解释:‘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以中华文字传承、在中华的土地上代代相传,发展出自己的理念,创造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医学;而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这是这趟旅程中首次听到专家完整地解释中医药文化,让我更加进一步探索了这几千年来累积下来的文化。台湾和大陆都是生活在中华文化中的,所以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来自台湾戏曲学院的孙正学说。

  “张教授说‘中医要由中华民族发扬光大。’这一句话我感触极深,在台湾有许多人是不相信中医的,而台湾的中医发展和资源也比不上大陆的系统。对我来说台湾人受的是儒家教育,学的是中华文字,如何能不担起中华民族的责任心和荣誉心?虽然我并非中医专业学生,但我会尽心尽力保护这样的历史珍宝,保护我们的国粹。”来自台湾大学的林澄薇说。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药”,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在中医药界更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可见川药应用之广泛。据悉,四川现有中药资源近5000种,道地药材40余种。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川药,了解川药,活动开展了多个趣味比赛,让同学们动手动脑又动心。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药用植物园,川台同学开展了“原来中药长这样”探寻竞赛活动。药植园的老师先是带领大家实地辨识、考察了道地药材。随后,川台学生开展了“原来中药长这样”探寻竞赛活动。20名川台学生分为5组,每组根据照片找到5种道地药材,用时最少的,正确率最高的组为冠军组。

  比赛开始,同学们便兴致勃勃的冲进药植园,本以为经过老师讲解会很快找到,没想到品种繁多的药植还是让人找花了眼。第一组同学率先冲到终点,然而对比照片和植物后,反而越来越不自信,只好又重新回园寻找。“真的蛮难的,照片上的花和我们找到的长得一模一样,然而颜色却一个白色一个紫色,不明白我们到底找对了没。”率先到达的同学忐忑地说到。

  其实,竞赛不是目的,以此形式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到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认识药用植物才是目标。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龙飞是此次竞赛的指导老师,赛后,对比每一组找到的植物和照片,龙飞老师详细讲解了益母草、洋金花、薄荷等多种道地药材的辨别方法及功效。学生们听得相当认真,在笔记上仔细记下老师的话。经过寻宝体验和学习了解后,营员们对所寻找到的药用植物记忆深刻。台湾学生林澄薇说:“我想若是没有这样的活动,我真的一辈子也不会去认真注意路旁的小花小草,其实所有植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功效,只在于识不识得而已,只要留心就能发现这样的瑰宝奇珍,今天竞赛主题‘原来中药长这样’实在是说中我的心声啊!”

  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虫草集散中心。在这里,龙飞老师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中药药材,现场讲解药材的性状和功效。随后,营员们开展了“发现中药‘川字号’”趣味辨识活动”。4人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每组找寻3种中药材,向老板详细询问其功效并口述给大家。同学们非常用心地记下了药材知识,连价格和样貌都一一描述。杜仲、牡丹皮、天麻、黄连、白芷、厚朴等中药材在营员们的介绍下,形、色、气、味、功效用法皆全貌呈现。

  大黄就是一味其貌不扬的药材界“明星”,其功效堪比人参。第一眼瞧见大黄,台湾大学学生林澄薇就心生喜爱,将其讲得趣味横生。“大黄,形似马蹄,因此也被称为马蹄大黄;酒制大黄叫‘酒军’,可用于跌打损伤等症。因味道和功效比较猛烈,四川产区的大黄也被称为‘川军’。”在此次趣味辨识活动中,林澄薇摘得桂冠。

  对于此次“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林澄薇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加深了对中医的基本认识,积累了药材辨认知识,同时,还发现药膳有大讲究。“此次我准备带一本药膳书籍回台湾,回家以后尝试着做,以期调养自己及家人的身体。”

  在民间,一直就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说法。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江油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附子是疗效最显著的中药之一,素有中医保命药之称,回阳第一要药,深究中医药史,医圣张仲就善用附子。然而附子又是一种剧毒的药物,不正确使用则会致命。

  在四川江油中壩附子科技发展公司,川台学生们换上工作服,在总经理孙鸿的带领下,前往毒性饮片车间观摩了江油附子的炮制过程,并亲手体验了附子手工剥皮、手工切片工艺。“手工去皮与切片均要采用横切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看出附子的大小。而附子的大小决定功效的大小。”孙鸿介绍说。在去皮过程中,需要用竹刀。“这是为了把皮去干净。因为附子的皮很硬,像切红薯一样。用不锈钢刀去不干净。用铁刀又容易被氧化变性。”

  体验了附子手工剥皮的台湾学生萧玄分享她的感悟:“这工艺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我相信削过5、6个之后就会很熟练”。来自台湾的孙正学分享他的去皮技巧:“刀要拿正,顺着附子角的形状去削皮”。再谈及手工切片,孙正学认为稍微有点难度,“看师傅们切得很快,我们第一次切,跟师傅相比显得太笨拙。”

  孙鸿还介绍了附子从播种到做成成品的整个制作流程。附子之所以珍贵,其中一个缘由是耗费人工,要在1亩地上完成种植到收获的过程,需要一个人花120天的时间,天天劳作,包含修根、摘顶等精细作业环节。中药饮片炮制不易,经过亲身体验,同学们了解到小小一片药材里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对中药又多了几分敬意。

  除了煎药熬汤,中药还有别的用法吗?活动中,川台学生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锦江门诊,在这里了解并亲手体验了制作香囊和蜜丸。

  在诊所里,中药既能制成清热解暑又好喝的饮料乌梅汤,又能做成膏方、丸剂,方便人们服用。诊所70岁的老中医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膏方、丸剂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同学们亲手体验制作山楂丸。经过炼糖、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等步骤,山楂粉被制作为混合着蜂蜜与红糖的丸药,十分可口。

  除此之外,中药还能用以制作香囊,起到防蚊驱蚊、安神等功效。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亲手制作了驱蚊香包,这种香包通过发散气味驱逐蚊虫,对人体安全无害。

  “之前我对中药的熬煮制作的步骤一直停留在中药店里面将中药熬煮成水的过程,这一行算是大开眼界,学习体验了种植过程及炮制方法,了解了其中不易。”参加活动的学生说。

  台湾学生走进德阳台湾青年创业园 对话创业就业——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之创业篇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创新创业”,走进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了解园区优惠政策;与已在四川创业就业的青年台商座谈交流,分享心路历程。

  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是四川第一家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建设,已于今年5月运营。目前已有10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办理注册登记,另有7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办理入驻申请。项目涉及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农业开发、创意生活、应用设计等行业。

  来到创业园,同学们首先被园区的“高颜值”所吸引。活泼亮丽的配色,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以及随处可见的台湾元素,让台湾同学顿生好感。在工作间里,已经入驻的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工作。莱乐工坊就是这里面一家创业企业,老板和设计师都是台湾人。公司设计师、手工皮具达人林奇宪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手工制作的皮包、笔记本等作品,并分享了他的创业之路:“我想来大陆并不是短短几天决定的,而是注意很久了,我认为文创的东西应该被世人看见,但台湾只有一点点大。我一直在寻求一个创业契机,刚好德阳有这个机会。我来到这里一个多月,觉得很舒服,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适合我。”莱乐工坊的老板说,之所以选择在大陆创业,是因为对大陆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更了解,“希望可以从这里拓展市场,然后打到台湾去,当然我们还会推广到国外的市场。”

  看到此公司的产品,听到公司的创业理念,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流行设计系的大三学生杜晓凤十分兴奋,当即向公司申请假期前来实习。“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在大陆有这样好的平台让我们发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很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杜晓凤说,她常常在北京、上海接一些设计院校的案子。“有时候看到他们的作品,我觉得台湾要向大陆学习的实在太多了”。经过协商,企业决定8月正式到台湾对杜晓凤进行面试,合格的话今年寒假就开始实习。

  来自台湾大学的林澄薇也在创业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同好。林澄薇平时爱好桌游,还自己设计了一款桌游。园区里刚好就有一位青年台商开办了专业开发桌游游戏的公司。林澄薇与公司约定,回台湾后把自己设计的桌游发给公司寻求合作。

  为了让同学们全方面了解创业园的情况,园区还举行了座谈会。四川省台办副巡视员杨志学、国台办新闻局宣传处处长周强、德阳市台办主任刘忠顺、成都市台协青委会秘书长许渊顺、成都市台联会会长特助黄诗原以及园区部分台湾青年创业者出席座谈会,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刘忠顺向大家介绍了德阳市及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的概况。他说,德阳市为支持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的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台湾青年来德阳创业创新的政策。台湾创业青年不仅全面享受德阳出台的各类青年创新创业政策,还在创业补贴、财政补贴、人才奖励、创业园营运奖补、住房补贴、实训补贴等方面也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台湾青年入驻德阳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创办科技公司孵化器、众创空间,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奖补。到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参加实训的台湾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分别享受1000元/月和2000元/月的补助,每人每年不超过6个月。

  听到这样的优惠政策,台湾学生都惊呼“太了不起了”,踊跃地提问交流,想知道如果自己过来创业能享受哪些政策。来自台湾的林玟侑说:“之前有担心来这边工作会被淹没的想法。但今天座谈后,让我感受到,其实来这里并不会被淹没,大陆市场很广阔,是台湾年轻人适合拓展的发展之地。”

  活动中,两岸学生还和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医、毕业后选择留在附属医院工作的台湾学长郑祥鸿进行了交流。同学们最为关心到大陆工作后会不会存在文化和生活小习惯上的差异,会不会有人因为他是台湾人而排斥他。对此,郑祥鸿说,他选择在大陆工作,是因为觉得在大陆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学到的医学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几年来,从来就没发生患者因为他是台湾人而拒绝诊疗的情况,反而对他很尊重。并且,成都到台湾交通很方便,想家时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回,也不会有“思乡”的烦恼。

  四川省台办副巡视员杨志学表示,两岸一家亲,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会搭建良好平台,让两岸青年能够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同创业创新,携手开创未来。通过交流和参观,台湾学生对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他们都表示,有机会一定会来大陆学习、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由四川省台办联手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从7月17日开始,来自两岸的20名大学生采取结对成组的方式,围绕医、药、养等内容,开展“听”、“访”、“寻”、“看”、“学”、“做”、“尝”、“展”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八天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发现之旅,探寻、了解川产道地药材,深度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
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圆满结营
发布时间:2024-04-18

  7月24日,为期8天的“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圆满结营。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共同携手,探寻中医药奥秘,满载而归。

  四川省台办主任周敏谦、副巡视员杨志学、国台办新闻局处长周强、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港澳办主任姚洪武等出席结营仪式。

  周敏谦在结营仪式上致辞,用“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技能”、“收获了友谊”、“收获了亲情”四点归纳了同学们此行的收获。他说,经过8天相处,川台两地学生结缘,共同经历了许多难忘的回忆,慢慢的变成了亲密的朋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种友谊将伴随终身,你们今后可能会是工作伙伴、创业伙伴,甚至精神伙伴。很高兴看到两岸青年的携手同行,“少年强,则国家强”,两岸青年能够坚强地携手共同闯世界,这就是我们民族的未来。同学们要有振兴中华的志气,要有兄弟齐心团结奋斗的精神。

  结营仪式上,川台学生代表围绕“两岸如何携手弘扬中医药文化”做主题发言,表达了对弘扬中医文化的责任感。来自台湾大学的邱侑钧同学说,“我们有使命传播中医药文化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两岸应当多多交流,这点不仅限于医疗领域上,因为只有交流才能有沟通,有沟通才能有理解,有理解才能携手同行。”

  每一组同学都展示了自己的主题作品,用漫画、诗词等丰富多彩的形式,记录下了8天感人的点点滴滴。“纵目遥望海峡东,灵光千里贯长虹。青铜巫师常祝祷,唯愿弟兄手足同。”来自成都体育学院的朱宇晨和来自台湾体育运动大学的李雨萱组成的“川牛膝”组合用原创诗《三星堆随想》表达希望两岸同学友谊长存的愿望。来自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的吴思慧和来自西南财经大学的邱菁组成的“川木通”组合则用漫画的形式画下了8天时间里最让她们记忆深刻的场景。同学们还一同观看了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回顾短片,随着画面一幕幕呈现8天的经历,回忆从脑海中慢慢浮现,不少同学默默留下了眼泪。

  结营仪式在川台学生精彩纷呈的文艺表演中落幕。周敏谦、周强为在活动中表现最佳的“明星组”颁奖。几天活动下来,川台同学们亲密接触,深入交流,从最初的羞涩生疏到现在的和谐默契,年轻的心灵已经凝聚到一起,所有的感悟,都流露在每位同学每天写下的体验博文里:

  “感谢这次的体验营,让我在体力上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我极限,在中医药知识方面一点一滴进步,在川菜方面一口一口惊艳我们的味蕾,在景色上一幕一幕地刺激我们的灵魂窗口。这几天,让我爱上四川爱上川菜,不管哪一方面都在突破自我,不管过了多久,这些记忆都会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脑海裡,这几天的感动也会印在心上。”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学生吴思慧说。

  “八天期间,我体验到好多四川文化,我觉得这活动真的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但是时间真的太短了,好舍不得……我认为这样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多办,让台湾学子与大陆学子互相交流,了解两岸彼此的文化观点与学术意涵,让我们彼此更加进步,共同推广中华文明,我们这些青年学子当仁不让。”台湾体育运动大学学生李雨萱说。

  “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由四川省台办联手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从7月17日开始,来自两岸的20名大学生采取结对成组的方式,围绕医、药、养等内容,开展“听”、“访”、“寻”、“看”、“学”、“做”、“尝”、“展”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八天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发现之旅,探寻、了解川产道地药材,深度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台湾学生:中医要由中华民族发扬光大,我感触极深——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之“医”篇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医”,走进成都中医药大学聆听讲座,前往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学习体验针灸、诊疗等传统医术。

  张新渝教授是成都中医大学知名教授,现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专家巡讲团成员,长期从事《内经》、《中诊》、《中基》的教学与研究,任教40年,行医48年。活动伊始,主办方就邀请了张新渝教授为两岸学子做《国学文化与中医学术》的专题讲座。张教授从中华文化传统的“阴阳”、“五行”说起,用生动的语言,通俗的案例来说明中医扎根于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财富。

  “比如说《西游记》里,就体现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学说。唐僧穿着红色袈裟出场,属火;孙悟空穿黄色衣服,属土;白龙马,属金;猪八戒穿黑色衣服,属水;沙僧穿青色衣服,属木。所以就形成了‘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人物出场顺序。”张新渝教授以学生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故事为引子,详细讲解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以及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让两岸学子耳目一新。

  “中华文化是两岸共同的文化,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希望台湾的同学和四川的同学都能喜欢上中医,研究中医,传承中医、保护中医,让中医在世界舞台发扬光大,这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和使命。”讲座最后,张新渝教授对两岸学子殷切叮嘱。

  “我从没想过五行还能与《西游记》结合,听了张教授的课,对原来熟悉的故事产生了不同的理解,很有意思。”来自台湾义守大学的学生涂怡婷说。

  理论还需联系实际。张新瑜教授在讲座中讲了大量中医诊疗的例子,带着好奇心,18日下午,两岸大学生来到成都中医大学附属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创建于1957年,是中国最早成立的四所中医药高等院校附属医院之一,是集医疗、教学、科研、养生、保健、康复“六位一体”的三级甲等中医院,也是西南地区临床学科门类最全、综合服务水平最高的区域中医医疗中心、科教中心和治未病中心。

  来到医院,台湾同学和记者们首先惊叹于医院的规模和接诊病人的数量。他们说,台湾虽然也崇尚中医,但中医都只是综合医院里的一个科室,并没有像这样只做中医的专业中医院。他们惊讶于大陆中医药文化的土壤深厚和被广泛接受与信任。

  在医院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两岸学子和记者们参观了医院的文化广场、接诊大厅、配药中心及治未病中心。有一部分同学还是第一次听到“治未病”的说法,所以治未病中心的吴节主任先用深入浅出的语言给同学们解释了什么叫“治未病”。她说,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就提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也就是说艺术最高明的人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的人。比起治疗已有疾病,中医历来更注重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所谓的“治未病”包括三层意思,即预防未来疾病的发生,预防疾病的恶化以及预防疾病的复生。

  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明白“治未病”的原理,吴节主任还用“冬吃萝卜夏吃姜”、“三九进补,夏天打虎”等俗语作为引子,给大家伙儿一起来分享了一些日常保健的小知识。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抢着问吴节关于减肥、养生、保养皮肤等方面的小窍门。随后,两岸同学还一起观摩了吴节主任针灸、诊疗的过程。台湾中视记者主动提出体验针灸“足三里”,体验后表示,扎针一点都不疼,反而酸酸的很舒服。吴节还现场为台湾学生许昌裕把脉,进行了详细的诊疗。“吴教授先是利用问诊和看诊,就了解到我身体的大量信息,后来用把脉的方法,把出我的脉象弦而滑,诊断出我身体存在的问题,让我受益良多。”许昌裕体验后说。

  通过讲座和体验,两岸大学生对中医有了更多的了解,也更加激发了他们对中医的兴趣。一堂讲座和实地学习体验下来,同学们的笔记本上都记满了笔记。

  “什么叫中医?什么是中药?张教授解释:‘以中华文化为根基、以中华文字传承、在中华的土地上代代相传,发展出自己的理念,创造出自己的理论体系,这就是中医学;而在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下使用的药物,就是中药。’这是这趟旅程中首次听到专家完整地解释中医药文化,让我更加进一步探索了这几千年来累积下来的文化。台湾和大陆都是生活在中华文化中的,所以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关系。”来自台湾戏曲学院的孙正学说。

  “张教授说‘中医要由中华民族发扬光大。’这一句话我感触极深,在台湾有许多人是不相信中医的,而台湾的中医发展和资源也比不上大陆的系统。对我来说台湾人受的是儒家教育,学的是中华文字,如何能不担起中华民族的责任心和荣誉心?虽然我并非中医专业学生,但我会尽心尽力保护这样的历史珍宝,保护我们的国粹。”来自台湾大学的林澄薇说。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药”,开展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

  四川自古以来就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在中医药界更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可见川药应用之广泛。据悉,四川现有中药资源近5000种,道地药材40余种。为了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认识川药,了解川药,活动开展了多个趣味比赛,让同学们动手动脑又动心。

  在成都中医药大学温江校区药用植物园,川台同学开展了“原来中药长这样”探寻竞赛活动。药植园的老师先是带领大家实地辨识、考察了道地药材。随后,川台学生开展了“原来中药长这样”探寻竞赛活动。20名川台学生分为5组,每组根据照片找到5种道地药材,用时最少的,正确率最高的组为冠军组。

  比赛开始,同学们便兴致勃勃的冲进药植园,本以为经过老师讲解会很快找到,没想到品种繁多的药植还是让人找花了眼。第一组同学率先冲到终点,然而对比照片和植物后,反而越来越不自信,只好又重新回园寻找。“真的蛮难的,照片上的花和我们找到的长得一模一样,然而颜色却一个白色一个紫色,不明白我们到底找对了没。”率先到达的同学忐忑地说到。

  其实,竞赛不是目的,以此形式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学习到药用植物的识别方法、认识药用植物才是目标。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龙飞是此次竞赛的指导老师,赛后,对比每一组找到的植物和照片,龙飞老师详细讲解了益母草、洋金花、薄荷等多种道地药材的辨别方法及功效。学生们听得相当认真,在笔记上仔细记下老师的话。经过寻宝体验和学习了解后,营员们对所寻找到的药用植物记忆深刻。台湾学生林澄薇说:“我想若是没有这样的活动,我真的一辈子也不会去认真注意路旁的小花小草,其实所有植物都有自己的性味、功效,只在于识不识得而已,只要留心就能发现这样的瑰宝奇珍,今天竞赛主题‘原来中药长这样’实在是说中我的心声啊!”

  荷花池中药材专业市场,是西部地区最大的中药材市场,也是全球最大的虫草集散中心。在这里,龙飞老师带领大家实地参观中药药材,现场讲解药材的性状和功效。随后,营员们开展了“发现中药‘川字号’”趣味辨识活动”。4人为一组,在规定时间内,每组找寻3种中药材,向老板详细询问其功效并口述给大家。同学们非常用心地记下了药材知识,连价格和样貌都一一描述。杜仲、牡丹皮、天麻、黄连、白芷、厚朴等中药材在营员们的介绍下,形、色、气、味、功效用法皆全貌呈现。

  大黄就是一味其貌不扬的药材界“明星”,其功效堪比人参。第一眼瞧见大黄,台湾大学学生林澄薇就心生喜爱,将其讲得趣味横生。“大黄,形似马蹄,因此也被称为马蹄大黄;酒制大黄叫‘酒军’,可用于跌打损伤等症。因味道和功效比较猛烈,四川产区的大黄也被称为‘川军’。”在此次趣味辨识活动中,林澄薇摘得桂冠。

  对于此次“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林澄薇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加深了对中医的基本认识,积累了药材辨认知识,同时,还发现药膳有大讲究。“此次我准备带一本药膳书籍回台湾,回家以后尝试着做,以期调养自己及家人的身体。”

  在民间,一直就有“世界附子在中国,中国附子在四川,四川附子在江油”的说法。2006年3月,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江油附子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附子是疗效最显著的中药之一,素有中医保命药之称,回阳第一要药,深究中医药史,医圣张仲就善用附子。然而附子又是一种剧毒的药物,不正确使用则会致命。

  在四川江油中壩附子科技发展公司,川台学生们换上工作服,在总经理孙鸿的带领下,前往毒性饮片车间观摩了江油附子的炮制过程,并亲手体验了附子手工剥皮、手工切片工艺。“手工去皮与切片均要采用横切的方式,这样才能够准确的看出附子的大小。而附子的大小决定功效的大小。”孙鸿介绍说。在去皮过程中,需要用竹刀。“这是为了把皮去干净。因为附子的皮很硬,像切红薯一样。用不锈钢刀去不干净。用铁刀又容易被氧化变性。”

  体验了附子手工剥皮的台湾学生萧玄分享她的感悟:“这工艺并不是特别容易,但我相信削过5、6个之后就会很熟练”。来自台湾的孙正学分享他的去皮技巧:“刀要拿正,顺着附子角的形状去削皮”。再谈及手工切片,孙正学认为稍微有点难度,“看师傅们切得很快,我们第一次切,跟师傅相比显得太笨拙。”

  孙鸿还介绍了附子从播种到做成成品的整个制作流程。附子之所以珍贵,其中一个缘由是耗费人工,要在1亩地上完成种植到收获的过程,需要一个人花120天的时间,天天劳作,包含修根、摘顶等精细作业环节。中药饮片炮制不易,经过亲身体验,同学们了解到小小一片药材里凝聚着许多人的心血,对中药又多了几分敬意。

  除了煎药熬汤,中药还有别的用法吗?活动中,川台学生来到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锦江门诊,在这里了解并亲手体验了制作香囊和蜜丸。

  在诊所里,中药既能制成清热解暑又好喝的饮料乌梅汤,又能做成膏方、丸剂,方便人们服用。诊所70岁的老中医为大家详细讲解了膏方、丸剂的相关知识,并带领同学们亲手体验制作山楂丸。经过炼糖、炼蜜、合药、制条、成丸、包装等步骤,山楂粉被制作为混合着蜂蜜与红糖的丸药,十分可口。

  除此之外,中药还能用以制作香囊,起到防蚊驱蚊、安神等功效。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亲手制作了驱蚊香包,这种香包通过发散气味驱逐蚊虫,对人体安全无害。

  “之前我对中药的熬煮制作的步骤一直停留在中药店里面将中药熬煮成水的过程,这一行算是大开眼界,学习体验了种植过程及炮制方法,了解了其中不易。”参加活动的学生说。

  台湾学生走进德阳台湾青年创业园 对话创业就业——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之创业篇

  7月17日至24日,“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在四川举行,来自台湾7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和来自四川4所大学的10名大学生参加。作为活动主要内容之一,川台两地学生围绕“创新创业”,走进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了解园区优惠政策;与已在四川创业就业的青年台商座谈交流,分享心路历程。

  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是四川第一家台湾青年创业基地,从2015年10月开始启动建设,已于今年5月运营。目前已有10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办理注册登记,另有7家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办理入驻申请。项目涉及文化创意、电子商务、农业开发、创意生活、应用设计等行业。

  来到创业园,同学们首先被园区的“高颜值”所吸引。活泼亮丽的配色,灵活多变的空间布局,以及随处可见的台湾元素,让台湾同学顿生好感。在工作间里,已经入驻的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正在工作。莱乐工坊就是这里面一家创业企业,老板和设计师都是台湾人。公司设计师、手工皮具达人林奇宪向同学们展示了他手工制作的皮包、笔记本等作品,并分享了他的创业之路:“我想来大陆并不是短短几天决定的,而是注意很久了,我认为文创的东西应该被世人看见,但台湾只有一点点大。我一直在寻求一个创业契机,刚好德阳有这个机会。我来到这里一个多月,觉得很舒服,人文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适合我。”莱乐工坊的老板说,之所以选择在大陆创业,是因为对大陆的市场环境和需求更了解,“希望可以从这里拓展市场,然后打到台湾去,当然我们还会推广到国外的市场。”

  看到此公司的产品,听到公司的创业理念,来自台湾树德科技大学流行设计系的大三学生杜晓凤十分兴奋,当即向公司申请假期前来实习。“来到这里才知道,原来在大陆有这样好的平台让我们发挥,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很想要抓住这个机会。”杜晓凤说,她常常在北京、上海接一些设计院校的案子。“有时候看到他们的作品,我觉得台湾要向大陆学习的实在太多了”。经过协商,企业决定8月正式到台湾对杜晓凤进行面试,合格的话今年寒假就开始实习。

  来自台湾大学的林澄薇也在创业园里找到了自己的同好。林澄薇平时爱好桌游,还自己设计了一款桌游。园区里刚好就有一位青年台商开办了专业开发桌游游戏的公司。林澄薇与公司约定,回台湾后把自己设计的桌游发给公司寻求合作。

  为了让同学们全方面了解创业园的情况,园区还举行了座谈会。四川省台办副巡视员杨志学、国台办新闻局宣传处处长周强、德阳市台办主任刘忠顺、成都市台协青委会秘书长许渊顺、成都市台联会会长特助黄诗原以及园区部分台湾青年创业者出席座谈会,与同学们亲切交流。

  刘忠顺向大家介绍了德阳市及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的概况。他说,德阳市为支持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的发展,在全省率先出台了支持和鼓励台湾青年来德阳创业创新的政策。台湾创业青年不仅全面享受德阳出台的各类青年创新创业政策,还在创业补贴、财政补贴、人才奖励、创业园营运奖补、住房补贴、实训补贴等方面也出台了专门的扶持政策。台湾青年入驻德阳各类创业园(孵化器),创办科技公司孵化器、众创空间,最高可获得60万元的奖补。到德阳市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参加实训的台湾在校硕士、博士研究生,也可分别享受1000元/月和2000元/月的补助,每人每年不超过6个月。

  听到这样的优惠政策,台湾学生都惊呼“太了不起了”,踊跃地提问交流,想知道如果自己过来创业能享受哪些政策。来自台湾的林玟侑说:“之前有担心来这边工作会被淹没的想法。但今天座谈后,让我感受到,其实来这里并不会被淹没,大陆市场很广阔,是台湾年轻人适合拓展的发展之地。”

  活动中,两岸学生还和到成都中医药大学学医、毕业后选择留在附属医院工作的台湾学长郑祥鸿进行了交流。同学们最为关心到大陆工作后会不会存在文化和生活小习惯上的差异,会不会有人因为他是台湾人而排斥他。对此,郑祥鸿说,他选择在大陆工作,是因为觉得在大陆可以更好地发挥自己学到的医学方面的专业相关知识,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他在成都中医药大学大学附属医院工作几年来,从来就没发生患者因为他是台湾人而拒绝诊疗的情况,反而对他很尊重。并且,成都到台湾交通很方便,想家时随便什么时间都能回,也不会有“思乡”的烦恼。

  四川省台办副巡视员杨志学表示,两岸一家亲,因为我们是一家人,所以我们会搭建良好平台,让两岸青年能够在一起共同交流,共同创业创新,携手开创未来。通过交流和参观,台湾学生对到大陆求学、就业、创业有了更多的认识,他们都表示,有机会一定会来大陆学习、工作,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发现中药‘川字号’川台学生中医药文化体验营”活动由四川省台办联手成都中医药大学、台湾《旺报》社共同主办。从7月17日开始,来自两岸的20名大学生采取结对成组的方式,围绕医、药、养等内容,开展“听”、“访”、“寻”、“看”、“学”、“做”、“尝”、“展”等一系列活动,展开八天的“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发现之旅,探寻、了解川产道地药材,深度体验和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