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阳气开始升发.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今年的3月5日为惊蛰节气。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我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便是养生的真谛。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养生必将事半功倍。惊蛰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但是在这个受新冠病毒影响的特殊的春天,虽然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宅在家中,但是我们却可以宅出别样的养生方式。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应注意“春捂”,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困”。此时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可以避免“春困”情况的发生,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发怒,则会造成血压剧烈波动、心绞痛频繁发作,严重者可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内心感觉紧张焦虑,易出现长痤疮、心悸胸闷、眩晕等症状。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切忌妄动肝火。大家要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年轻人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泡一杯清茶、静下心来读一本喜欢的书,或者写写毛笔字;中老年人可以听听新闻、看看自己最喜欢影视剧、及戏曲等。
多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散步能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疏通全身的气血,生发阳气;春天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运动,不但可以怡情养性,而且对于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能舒展筋骨、明目外,还可以轻松又有效调理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中医认为:“动能生阳,也能耗阳”,春天适合运动,但不适合过度,既然不能出门,就在家练练拉筋、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养生保健,注意不可让满头大汗。心脑血管患者注意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避免劳累引发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饮食方面应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春季肝火过旺容易肝胃不和,所以春天人容易上火,出现舌红苔黄、口苦咽干、口唇生疮、牙龈肿痛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油炸食品)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惊蛰时分肝气正旺,食酸易伤脾,故要少吃酸,可适当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补脾润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薏苡仁、荠菜、菠菜、莴笋、茄子、荸荠等。由于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相对干燥,人很容易口干舌燥可以适量饮用蜂蜜陈皮茶、冰糖雪梨,食用荠菜豆腐汤、果仁菠菜、春笋煲鸡汤等可以润肺祛肝火、清咽利喉、利五脏。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鸡蛋、兔肉,因此类食物易引起旧疾发作、壅滞气机甚或令人神魂不安。
★艾灸取穴:选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用艾条或艾柱进行温灸,能够最终靠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培补阳气、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春季常取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合谷、太冲等穴。
惊蛰勿“惊”,“宅”家养生。我们渴望拥抱大自然,待疫情结束,我们就可以在明媚的春光中舒展四肢,尽情呼吸新鲜空气,肆意奔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李凤娥:硕士研究生,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二病区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2014年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进修,现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通讯员史爱华 李凤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阳气开始升发.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今年的3月5日为惊蛰节气。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我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便是养生的真谛。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养生必将事半功倍。惊蛰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但是在这个受新冠病毒影响的特殊的春天,虽然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宅在家中,但是我们却可以宅出别样的养生方式。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应注意“春捂”,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困”。此时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可以避免“春困”情况的发生,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发怒,则会造成血压剧烈波动、心绞痛频繁发作,严重者可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内心感觉紧张焦虑,易出现长痤疮、心悸胸闷、眩晕等症状。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切忌妄动肝火。大家要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年轻人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泡一杯清茶、静下心来读一本喜欢的书,或者写写毛笔字;中老年人可以听听新闻、看看自己最喜欢影视剧、及戏曲等。
多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散步能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疏通全身的气血,生发阳气;春天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运动,不但可以怡情养性,而且对于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能舒展筋骨、明目外,还可以轻松又有效调理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中医认为:“动能生阳,也能耗阳”,春天适合运动,但不适合过度,既然不能出门,就在家练练拉筋、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养生保健,注意不可让满头大汗。心脑血管患者注意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避免劳累引发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饮食方面应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春季肝火过旺容易肝胃不和,所以春天人容易上火,出现舌红苔黄、口苦咽干、口唇生疮、牙龈肿痛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油炸食品)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惊蛰时分肝气正旺,食酸易伤脾,故要少吃酸,可适当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补脾润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薏苡仁、荠菜、菠菜、莴笋、茄子、荸荠等。由于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相对干燥,人很容易口干舌燥可以适量饮用蜂蜜陈皮茶、冰糖雪梨,食用荠菜豆腐汤、果仁菠菜、春笋煲鸡汤等可以润肺祛肝火、清咽利喉、利五脏。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鸡蛋、兔肉,因此类食物易引起旧疾发作、壅滞气机甚或令人神魂不安。
★艾灸取穴:选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用艾条或艾柱进行温灸,能够最终靠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培补阳气、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春季常取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合谷、太冲等穴。
惊蛰勿“惊”,“宅”家养生。我们渴望拥抱大自然,待疫情结束,我们就可以在明媚的春光中舒展四肢,尽情呼吸新鲜空气,肆意奔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李凤娥:硕士研究生,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二病区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2014年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进修,现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通讯员史爱华 李凤娥)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此时阳气开始升发.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
惊蛰,是24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今年的3月5日为惊蛰节气。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我们常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这便是养生的真谛。中医认为,天人相应,形神合一,顺应二十四节气的变化去养生必将事半功倍。惊蛰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但是在这个受新冠病毒影响的特殊的春天,虽然我们大部分人只能宅在家中,但是我们却可以宅出别样的养生方式。
惊蛰后天气逐渐转暖,但冷空气活动仍较频繁,有时还会出现“倒春寒”现象。因此,惊蛰时人们应注意“春捂”,不可急于换上春装,尤其是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更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注意根据天气冷暖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进入惊蛰以后,随着天气转暖,人们时常会感到困倦无力、昏昏欲睡,这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春困”。此时每天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不但可以避免“春困”情况的发生,可以使人精神愉悦、身体健康。
惊蛰时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易发生肝火偏盛。尤其是中老年人,经常发怒,则会造成血压剧烈波动、心绞痛频繁发作,严重者可导致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近期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还有一部分人内心感觉紧张焦虑,易出现长痤疮、心悸胸闷、眩晕等症状。因此,惊蛰时要重视情志养生,力戒焦躁、抑郁等有害情绪,切忌妄动肝火。大家要学会通过发泄和转移的方法使怒气消除,年轻人可以听舒缓的音乐、泡一杯清茶、静下心来读一本喜欢的书,或者写写毛笔字;中老年人可以听听新闻、看看自己最喜欢影视剧、及戏曲等。
多伸懒腰可解乏、醒神、增气力、活肢节;散步能消除疲劳,有助于健康。散步时可配合擦双手、按摩胸腹、捶打腰背、拍打全身等动作,有利于疏通全身的气血,生发阳气;春天放风筝是一种传统的习俗和运动,不但可以怡情养性,而且对于强身健体、防病治病都有很大帮助。除了能舒展筋骨、明目外,还可以轻松又有效调理神经衰弱、抑郁症等疾病。中医认为:“动能生阳,也能耗阳”,春天适合运动,但不适合过度,既然不能出门,就在家练练拉筋、八段锦、太极拳等温和的运动,养生保健,注意不可让满头大汗。心脑血管患者注意要适当降低运动强度,避免劳累引发基础疾病的发作或加重。
饮食方面应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春季肝火过旺容易肝胃不和,所以春天人容易上火,出现舌红苔黄、口苦咽干、口唇生疮、牙龈肿痛等,因此饮食宜清淡,忌油(油炸食品)腻、生冷及刺激性食物。惊蛰时分肝气正旺,食酸易伤脾,故要少吃酸,可适当吃些清解里热、滋养肝脏、补脾润肺的食物,如枇杷、梨、薏苡仁、荠菜、菠菜、莴笋、茄子、荸荠等。由于此时天气乍暖还寒,气候相对干燥,人很容易口干舌燥可以适量饮用蜂蜜陈皮茶、冰糖雪梨,食用荠菜豆腐汤、果仁菠菜、春笋煲鸡汤等可以润肺祛肝火、清咽利喉、利五脏。忌吃:动物肝脏、黄花菜、酱菜、鸡蛋、兔肉,因此类食物易引起旧疾发作、壅滞气机甚或令人神魂不安。
★艾灸取穴:选人体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用艾条或艾柱进行温灸,能够最终靠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的生理功能,以顺应春阳萌生的自然规律,培补阳气、增强体质,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春季常取肝俞、胆俞、三阴交、足三里、肩井、合谷、太冲等穴。
惊蛰勿“惊”,“宅”家养生。我们渴望拥抱大自然,待疫情结束,我们就可以在明媚的春光中舒展四肢,尽情呼吸新鲜空气,肆意奔跑,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李凤娥:硕士研究生,唐山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二病区中西医结合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华北煤炭医学院,2014年于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进修,现为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获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发表核心期刊论文8篇。(通讯员史爱华 李凤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