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清县武康镇对河口村一堆影响杭州市余杭区饮用水源多年的垃圾,被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环保专业委员会——杭湖嘉绍边界联合执法小组妥善处置。
余杭区黄湖镇的青山村和德清县武康镇的对河口村山水相连。由于德清县武康镇的对河口村地处偏远山区,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清运和有效处理,长期倾倒在与青山村交界的山坡上,据估计已有近2700吨。每逢雨季,垃圾渗滤液汇同雨水对青山溪水质造成一定污染,对青山村700多户村民饮水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近五六年来,余杭区部分人大代表一直高度关注,余杭区环保局、黄湖镇政府等部门也十分重视,多次派员到现场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并多次与德清县有关部门做沟通协调,余杭区政府也曾发函要求德清县政府帮助解决该问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平台和长效管理机制,倾倒垃圾的问题始终没得到根本解决。
近期,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村民又开始强烈反映,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排除隐患,改善水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杭湖嘉绍边界联合执法小组执行支队——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在接到余杭环保局要求开展边界联合执法报告后,立即与湖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取得联系,于5月27日,组织德清县环保局、监察大队,余杭区环保局、监察大队、瓶窑环保所有关人员及德清、余杭属地乡镇、村有关负责人,组成联合执法检查小组,赴余杭、德清边界进行联合执法,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在仔细地了解情况,弄清污染来源、垃圾总量、污染现状后,立即组织召开协调会。会上,各方就如何消除或减轻污染、排除污染纠纷隐患,以及对河口村生活垃圾处置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和协调达成如下共识:一要立马停止垃圾倾倒,对河口村村委要落实专人负责,生活垃圾要及时收集,及时清运至垃圾填埋场;二要治理现有污染,对河口村村委要组织人员对现有的垃圾倾倒点采取覆土、挖集污沟、建集污池等措施,有效减轻对下游的污染;三要落实垃圾清运经费,考虑到对河口村的实际困难,在德清县建成垃圾焚烧项目、出台统一的政策之前,由德清县环保局、武康镇政府给予补助解决;四要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属地政府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督促对河口村及时做好垃圾清运和现有污染隐患排除工作。据悉,当地各有关部门、单位都较好地配合这项工作,目前这四条措施都得到了较有效地落实,环境情况得到了改善。
绍兴印染企业实施中水回用技术,在污染减排刚性压力下显出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得到了削减。
印染行业是绍兴市的支柱行业,也是高水耗、高污染行业。为此,印染行业企业污染整治被列为“全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印染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成为绍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
绍兴印染企业排放的污水占外排工业废水总量的一半左右,中水回用无疑成为了实现印染废水循环利用一项重要技术。绍兴市启动污水“进管达标、处理提标”行动,其中针对市区和绍兴县所有进网企业,要求排入截污管网的废水必须严格按排污许可证核定量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控制进管水量水质。
印染行业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物化处理(气浮、混凝沉淀)加过滤;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加过滤;生化处理、物化处理加膜处理工艺。中水回用工程实施中,各企业需根据自身回用水产生范围和应用限制范围、回用水质要求,确定适用的工艺流程、中水回用方案。
“倒逼”与“激励”双管齐下,印染企业掀起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热潮,重点规范清污分流、处理、回用三个环节。全市80多家印染企业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解决能力达每天25万吨。
中水回用工程的推行,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绍兴国周纱线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用“中水”替代部分生产用水,降低了原水的使用量,每月减少排污11万多吨。仅排污费一项,企业每年可节约200万元。
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每吨水回用成本1元至1.5元,而排放1吨污水需2.14元至2.7元。浙江天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中水回用后,企业的加工量比去年增加6%,废水排放量却从去年的平均每天19600吨减少到8300吨,废水回用量达50%以上。
嘉兴市积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2007年下半年以来构建了由政府倡导、市民参与、覆盖全市的公众参与监督平台,推进了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发展,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内部信息专报》专门编发了嘉兴的经验——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环保工作。
首先是成立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市环保局联合市志愿者协会在全市范围公开招聘环保志愿者,于2007年9月12日正式组建了有1150名成员的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总队成员以实际行动引导身边群众参与环保实践,为解决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其次是建立嘉兴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今年1月8日,嘉兴又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骨干、“两代表一委员”(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嘉兴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监督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其三是组建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今年2月,市环保局通过《嘉兴日报》向社会公开招聘市民环保检查团成员,参与监督检查环保信用不良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环境违法企业“摘帽”验收工作,使市民对企业能否“摘帽”拥有了发言权。
环保志愿者参与飞行监测。嘉兴市组织环保志愿者参加“飞行交叉监测”行动,使志愿者切身感受到“飞行监测”的迅捷、保密和科学,更加坚定了热情参加环境保护行动的决心。
市民环保检查团听证会。嘉兴市环保局专门举办市民环保检查团听证会,听取申请“摘帽”企业的整改情况陈述,对公司进行现场质询,并根据“摘帽”条件进行了评议投票。
环保专管员参与企业环保监管。8月18日,嘉兴市环保局举行首批企业环保专管员签约仪式。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和双向选择,具有资质的20名环保专管员正式走上企业环保专业监督管理岗位,他们通过全程参与企业环保工作,全方位监督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实施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并对环保部门负责,探索实现环保监管从“末端治理”向“源头管理”的转变。
为使公众参与环保工作规范化,嘉兴市环保局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有:《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工作章程》和“四定”工作制度(定期参与、定期例会、定期活动和定期讲评);市环保局联合市纪委(监察局)、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建立了环保执法联动四项新机制;《嘉兴市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宣传办法》;环保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嘉兴市环境污染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嘉兴市环保信用不良企业公示管理试行办法》;《嘉兴市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办法》;《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组织管理办法》和《嘉兴市企业环保专管员管理办法(试行)》等。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翁建荣表示,将继续拓展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渠道,加强对环保志愿者队伍的领导,逐步的提升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完善环保志愿者参与激励机制,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方面提高嘉兴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快速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湖州”,湖州全市以水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近期不断开展“水网地区农村水体修复”示范工程、“清水入湖”、氧化铁红行业整治等一系列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为湖州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支撑。
重点监管区成水环境整治重拳。按照“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要求,湖州市在认真排查各地行业性、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南浔皮革加工行业、德清纺织印染行业、安吉竹制品加工行业、长兴夹浦印染行业等市级重点整治的环境问题。目前,各项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德清纺织印染行业整治工作可于10月底完成整治任务;长兴夹浦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及11家印染企业预处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还开展了矿山企业、喷水织机、小化工小印染等一系列整治行动。近年来,累计关闭“十五小”企业500余家;投入3000多万元,对太湖“湖鲜一条街”24艘餐饮船只进行了拆除,区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项目实施有效助推水环境整治。湖州今年启动实施了苕溪清水入湖、环湖溇港整治、平原河网清淤、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四大工程,着力提升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其中大钱港整治工程目前已动工兴建,平原河网清淤工程全方面实施,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长兴县决定从9月起全方面实施“清水入湖”二年行动计划,主要是针对合溪港、长兴港等四大入湖水系水质做全面整治,具体包括加大工业治污力度、全方面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和河道生态修复等举措,对全县35家重点水污染企业限时安装监控设备;对长兴境内101条、114.861公里河道做全面清淤,搬迁关闭重点河流周边畜禽养殖场,取缔所有湖库网箱养殖;在中心城区和建制镇内建成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的污水收集系统,在农村居民集中点再建设160个人工湿地处理池。
新农村建设成水环境治理新载体。以与浙大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载体,全市各有关部门联动,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全市已有280个村运用生态湿地净化、沼气发酵技术、美国阿科蔓技术、接入企业污水管网等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污水取得成功,每年可削减COD800吨,氨氮120吨,总磷12吨。为解决太湖流域水体环境生态的修复,今年4月起,在湖州境内东苕溪中段沿岸的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真正开始启动2007年度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水网地区农村水体修复示范工程”。短短4个多月来,该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取得了水质改善、生态恢复、水体景观凸现等明显成效。
日前,德清县武康镇对河口村一堆影响杭州市余杭区饮用水源多年的垃圾,被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环保专业委员会——杭湖嘉绍边界联合执法小组妥善处置。
余杭区黄湖镇的青山村和德清县武康镇的对河口村山水相连。由于德清县武康镇的对河口村地处偏远山区,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清运和有效处理,长期倾倒在与青山村交界的山坡上,据估计已有近2700吨。每逢雨季,垃圾渗滤液汇同雨水对青山溪水质造成一定污染,对青山村700多户村民饮水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近五六年来,余杭区部分人大代表一直高度关注,余杭区环保局、黄湖镇政府等部门也十分重视,多次派员到现场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并多次与德清县有关部门做沟通协调,余杭区政府也曾发函要求德清县政府帮助解决该问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平台和长效管理机制,倾倒垃圾的问题始终没得到根本解决。
近期,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村民又开始强烈反映,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排除隐患,改善水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杭湖嘉绍边界联合执法小组执行支队——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在接到余杭环保局要求开展边界联合执法报告后,立即与湖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取得联系,于5月27日,组织德清县环保局、监察大队,余杭区环保局、监察大队、瓶窑环保所有关人员及德清、余杭属地乡镇、村有关负责人,组成联合执法检查小组,赴余杭、德清边界进行联合执法,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在仔细地了解情况,弄清污染来源、垃圾总量、污染现状后,立即组织召开协调会。会上,各方就如何消除或减轻污染、排除污染纠纷隐患,以及对河口村生活垃圾处置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和协调达成如下共识:一要立马停止垃圾倾倒,对河口村村委要落实专人负责,生活垃圾要及时收集,及时清运至垃圾填埋场;二要治理现有污染,对河口村村委要组织人员对现有的垃圾倾倒点采取覆土、挖集污沟、建集污池等措施,有效减轻对下游的污染;三要落实垃圾清运经费,考虑到对河口村的实际困难,在德清县建成垃圾焚烧项目、出台统一的政策之前,由德清县环保局、武康镇政府给予补助解决;四要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属地政府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督促对河口村及时做好垃圾清运和现有污染隐患排除工作。据悉,当地各有关部门、单位都较好地配合这项工作,目前这四条措施都得到了较有效地落实,环境情况得到了改善。
绍兴印染企业实施中水回用技术,在污染减排刚性压力下显出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得到了削减。
印染行业是绍兴市的支柱行业,也是高水耗、高污染行业。为此,印染行业企业污染整治被列为“全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印染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成为绍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
绍兴印染企业排放的污水占外排工业废水总量的一半左右,中水回用无疑成为了实现印染废水循环利用一项重要技术。绍兴市启动污水“进管达标、处理提标”行动,其中针对市区和绍兴县所有进网企业,要求排入截污管网的废水必须严格按排污许可证核定量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控制进管水量水质。
印染行业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物化处理(气浮、混凝沉淀)加过滤;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加过滤;生化处理、物化处理加膜处理工艺。中水回用工程实施中,各企业需根据自身回用水产生范围和应用限制范围、回用水质要求,确定适用的工艺流程、中水回用方案。
“倒逼”与“激励”双管齐下,印染企业掀起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热潮,重点规范清污分流、处理、回用三个环节。全市80多家印染企业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解决能力达每天25万吨。
中水回用工程的推行,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绍兴国周纱线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用“中水”替代部分生产用水,降低了原水的使用量,每月减少排污11万多吨。仅排污费一项,企业每年可节约200万元。
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每吨水回用成本1元至1.5元,而排放1吨污水需2.14元至2.7元。浙江天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中水回用后,企业的加工量比去年增加6%,废水排放量却从去年的平均每天19600吨减少到8300吨,废水回用量达50%以上。
嘉兴市积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2007年下半年以来构建了由政府倡导、市民参与、覆盖全市的公众参与监督平台,推进了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发展,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内部信息专报》专门编发了嘉兴的经验——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环保工作。
首先是成立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市环保局联合市志愿者协会在全市范围公开招聘环保志愿者,于2007年9月12日正式组建了有1150名成员的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总队成员以实际行动引导身边群众参与环保实践,为解决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其次是建立嘉兴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今年1月8日,嘉兴又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骨干、“两代表一委员”(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嘉兴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监督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其三是组建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今年2月,市环保局通过《嘉兴日报》向社会公开招聘市民环保检查团成员,参与监督检查环保信用不良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环境违法企业“摘帽”验收工作,使市民对企业能否“摘帽”拥有了发言权。
环保志愿者参与飞行监测。嘉兴市组织环保志愿者参加“飞行交叉监测”行动,使志愿者切身感受到“飞行监测”的迅捷、保密和科学,更加坚定了热情参加环境保护行动的决心。
市民环保检查团听证会。嘉兴市环保局专门举办市民环保检查团听证会,听取申请“摘帽”企业的整改情况陈述,对公司进行现场质询,并根据“摘帽”条件进行了评议投票。
环保专管员参与企业环保监管。8月18日,嘉兴市环保局举行首批企业环保专管员签约仪式。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和双向选择,具有资质的20名环保专管员正式走上企业环保专业监督管理岗位,他们通过全程参与企业环保工作,全方位监督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实施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并对环保部门负责,探索实现环保监管从“末端治理”向“源头管理”的转变。
为使公众参与环保工作规范化,嘉兴市环保局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有:《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工作章程》和“四定”工作制度(定期参与、定期例会、定期活动和定期讲评);市环保局联合市纪委(监察局)、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建立了环保执法联动四项新机制;《嘉兴市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宣传办法》;环保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嘉兴市环境污染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嘉兴市环保信用不良企业公示管理试行办法》;《嘉兴市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办法》;《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组织管理办法》和《嘉兴市企业环保专管员管理办法(试行)》等。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翁建荣表示,将继续拓展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渠道,加强对环保志愿者队伍的领导,逐步的提升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完善环保志愿者参与激励机制,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方面提高嘉兴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快速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湖州”,湖州全市以水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近期不断开展“水网地区农村水体修复”示范工程、“清水入湖”、氧化铁红行业整治等一系列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为湖州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支撑。
重点监管区成水环境整治重拳。按照“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要求,湖州市在认真排查各地行业性、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南浔皮革加工行业、德清纺织印染行业、安吉竹制品加工行业、长兴夹浦印染行业等市级重点整治的环境问题。目前,各项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德清纺织印染行业整治工作可于10月底完成整治任务;长兴夹浦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及11家印染企业预处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还开展了矿山企业、喷水织机、小化工小印染等一系列整治行动。近年来,累计关闭“十五小”企业500余家;投入3000多万元,对太湖“湖鲜一条街”24艘餐饮船只进行了拆除,区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项目实施有效助推水环境整治。湖州今年启动实施了苕溪清水入湖、环湖溇港整治、平原河网清淤、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四大工程,着力提升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其中大钱港整治工程目前已动工兴建,平原河网清淤工程全方面实施,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长兴县决定从9月起全方面实施“清水入湖”二年行动计划,主要是针对合溪港、长兴港等四大入湖水系水质做全面整治,具体包括加大工业治污力度、全方面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和河道生态修复等举措,对全县35家重点水污染企业限时安装监控设备;对长兴境内101条、114.861公里河道做全面清淤,搬迁关闭重点河流周边畜禽养殖场,取缔所有湖库网箱养殖;在中心城区和建制镇内建成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的污水收集系统,在农村居民集中点再建设160个人工湿地处理池。
新农村建设成水环境治理新载体。以与浙大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载体,全市各有关部门联动,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全市已有280个村运用生态湿地净化、沼气发酵技术、美国阿科蔓技术、接入企业污水管网等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污水取得成功,每年可削减COD800吨,氨氮120吨,总磷12吨。为解决太湖流域水体环境生态的修复,今年4月起,在湖州境内东苕溪中段沿岸的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真正开始启动2007年度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水网地区农村水体修复示范工程”。短短4个多月来,该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取得了水质改善、生态恢复、水体景观凸现等明显成效。
...日前,德清县武康镇对河口村一堆影响杭州市余杭区饮用水源多年的垃圾,被杭州都市经济圈合作发展协调会环保专业委员会——杭湖嘉绍边界联合执法小组妥善处置。
余杭区黄湖镇的青山村和德清县武康镇的对河口村山水相连。由于德清县武康镇的对河口村地处偏远山区,生活垃圾不能得到及时清运和有效处理,长期倾倒在与青山村交界的山坡上,据估计已有近2700吨。每逢雨季,垃圾渗滤液汇同雨水对青山溪水质造成一定污染,对青山村700多户村民饮水安全构成一定威胁。
近五六年来,余杭区部分人大代表一直高度关注,余杭区环保局、黄湖镇政府等部门也十分重视,多次派员到现场做出详细的调查核实,并多次与德清县有关部门做沟通协调,余杭区政府也曾发函要求德清县政府帮助解决该问题。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协调沟通平台和长效管理机制,倾倒垃圾的问题始终没得到根本解决。
近期,余杭区黄湖镇青山村村民又开始强烈反映,要求有关部门尽快排除隐患,改善水质,保障群众身体健康。杭湖嘉绍边界联合执法小组执行支队——杭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在接到余杭环保局要求开展边界联合执法报告后,立即与湖州市环境监察支队取得联系,于5月27日,组织德清县环保局、监察大队,余杭区环保局、监察大队、瓶窑环保所有关人员及德清、余杭属地乡镇、村有关负责人,组成联合执法检查小组,赴余杭、德清边界进行联合执法,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联合执法检查小组在仔细地了解情况,弄清污染来源、垃圾总量、污染现状后,立即组织召开协调会。会上,各方就如何消除或减轻污染、排除污染纠纷隐患,以及对河口村生活垃圾处置问题进行认真讨论和协调达成如下共识:一要立马停止垃圾倾倒,对河口村村委要落实专人负责,生活垃圾要及时收集,及时清运至垃圾填埋场;二要治理现有污染,对河口村村委要组织人员对现有的垃圾倾倒点采取覆土、挖集污沟、建集污池等措施,有效减轻对下游的污染;三要落实垃圾清运经费,考虑到对河口村的实际困难,在德清县建成垃圾焚烧项目、出台统一的政策之前,由德清县环保局、武康镇政府给予补助解决;四要落实长效管理机制,属地政府要做好监督指导工作,督促对河口村及时做好垃圾清运和现有污染隐患排除工作。据悉,当地各有关部门、单位都较好地配合这项工作,目前这四条措施都得到了较有效地落实,环境情况得到了改善。
绍兴印染企业实施中水回用技术,在污染减排刚性压力下显出成效,全市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得到了削减。
印染行业是绍兴市的支柱行业,也是高水耗、高污染行业。为此,印染行业企业污染整治被列为“全市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方案”的主要任务,“十一五”期间印染化工行业的污染减排成为绍兴市委、市政府的重点工作。
绍兴印染企业排放的污水占外排工业废水总量的一半左右,中水回用无疑成为了实现印染废水循环利用一项重要技术。绍兴市启动污水“进管达标、处理提标”行动,其中针对市区和绍兴县所有进网企业,要求排入截污管网的废水必须严格按排污许可证核定量及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控制进管水量水质。
印染行业的中水回用处理工艺主要有三种类型:即物化处理(气浮、混凝沉淀)加过滤;物化处理、生化处理加过滤;生化处理、物化处理加膜处理工艺。中水回用工程实施中,各企业需根据自身回用水产生范围和应用限制范围、回用水质要求,确定适用的工艺流程、中水回用方案。
“倒逼”与“激励”双管齐下,印染企业掀起中水回用工程建设热潮,重点规范清污分流、处理、回用三个环节。全市80多家印染企业完成中水回用工程建设,解决能力达每天25万吨。
中水回用工程的推行,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绍兴国周纱线吨/日的中水回用工程,用“中水”替代部分生产用水,降低了原水的使用量,每月减少排污11万多吨。仅排污费一项,企业每年可节约200万元。
中水回用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每吨水回用成本1元至1.5元,而排放1吨污水需2.14元至2.7元。浙江天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中水回用后,企业的加工量比去年增加6%,废水排放量却从去年的平均每天19600吨减少到8300吨,废水回用量达50%以上。
嘉兴市积极探索建立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2007年下半年以来构建了由政府倡导、市民参与、覆盖全市的公众参与监督平台,推进了环境保护工作全面深入发展,受到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
近日国家环境保护部《内部信息专报》专门编发了嘉兴的经验——多种形式组织公众参与环保工作。
首先是成立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市环保局联合市志愿者协会在全市范围公开招聘环保志愿者,于2007年9月12日正式组建了有1150名成员的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总队成员以实际行动引导身边群众参与环保实践,为解决环境热点、难点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其次是建立嘉兴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今年1月8日,嘉兴又组建了一支以党员为骨干、“两代表一委员”(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环保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嘉兴市节能减排志愿者先锋服务队,开展节能减排宣传、监督和技术服务等工作。
其三是组建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今年2月,市环保局通过《嘉兴日报》向社会公开招聘市民环保检查团成员,参与监督检查环保信用不良企业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和环境违法企业“摘帽”验收工作,使市民对企业能否“摘帽”拥有了发言权。
环保志愿者参与飞行监测。嘉兴市组织环保志愿者参加“飞行交叉监测”行动,使志愿者切身感受到“飞行监测”的迅捷、保密和科学,更加坚定了热情参加环境保护行动的决心。
市民环保检查团听证会。嘉兴市环保局专门举办市民环保检查团听证会,听取申请“摘帽”企业的整改情况陈述,对公司进行现场质询,并根据“摘帽”条件进行了评议投票。
环保专管员参与企业环保监管。8月18日,嘉兴市环保局举行首批企业环保专管员签约仪式。经过统一培训、考核和双向选择,具有资质的20名环保专管员正式走上企业环保专业监督管理岗位,他们通过全程参与企业环保工作,全方位监督指导和规范企业的环境管理行为,实施企业环境监督管理并对环保部门负责,探索实现环保监管从“末端治理”向“源头管理”的转变。
为使公众参与环保工作规范化,嘉兴市环保局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主要有:《嘉兴市环保志愿者服务总队工作章程》和“四定”工作制度(定期参与、定期例会、定期活动和定期讲评);市环保局联合市纪委(监察局)、公安、检察、司法等部门建立了环保执法联动四项新机制;《嘉兴市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宣传办法》;环保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嘉兴市环境污染行为举报奖励办法》;《嘉兴市环保信用不良企业公示管理试行办法》;《嘉兴市企业环境行为信用等级评价实施办法》;《嘉兴市民环保检查团组织管理办法》和《嘉兴市企业环保专管员管理办法(试行)》等。
嘉兴市环保局局长翁建荣表示,将继续拓展公众参与环保工作渠道,加强对环保志愿者队伍的领导,逐步的提升志愿者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专业性,完善环保志愿者参与激励机制,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全方面提高嘉兴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快速推进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创新发展。
为加快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湖州”,湖州全市以水环境污染整治为重点,近期不断开展“水网地区农村水体修复”示范工程、“清水入湖”、氧化铁红行业整治等一系列行动,着力解决突出的水环境污染问题,为湖州以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水环境支撑。
重点监管区成水环境整治重拳。按照“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的要求,湖州市在认真排查各地行业性、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基础上,确定了南浔皮革加工行业、德清纺织印染行业、安吉竹制品加工行业、长兴夹浦印染行业等市级重点整治的环境问题。目前,各项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德清纺织印染行业整治工作可于10月底完成整治任务;长兴夹浦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及11家印染企业预处理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还开展了矿山企业、喷水织机、小化工小印染等一系列整治行动。近年来,累计关闭“十五小”企业500余家;投入3000多万元,对太湖“湖鲜一条街”24艘餐饮船只进行了拆除,区域水环境污染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项目实施有效助推水环境整治。湖州今年启动实施了苕溪清水入湖、环湖溇港整治、平原河网清淤、垃圾及污水处理等四大工程,着力提升水环境的承载能力。其中大钱港整治工程目前已动工兴建,平原河网清淤工程全方面实施,各项工程进展顺利。长兴县决定从9月起全方面实施“清水入湖”二年行动计划,主要是针对合溪港、长兴港等四大入湖水系水质做全面整治,具体包括加大工业治污力度、全方面开展河道清淤疏浚和河道生态修复等举措,对全县35家重点水污染企业限时安装监控设备;对长兴境内101条、114.861公里河道做全面清淤,搬迁关闭重点河流周边畜禽养殖场,取缔所有湖库网箱养殖;在中心城区和建制镇内建成生活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率80%以上的污水收集系统,在农村居民集中点再建设160个人工湿地处理池。
新农村建设成水环境治理新载体。以与浙大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为载体,全市各有关部门联动,实施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全市已有280个村运用生态湿地净化、沼气发酵技术、美国阿科蔓技术、接入企业污水管网等方法处理生活垃圾污水取得成功,每年可削减COD800吨,氨氮120吨,总磷12吨。为解决太湖流域水体环境生态的修复,今年4月起,在湖州境内东苕溪中段沿岸的南浔区和孚镇荻港村真正开始启动2007年度中央环保专项资金项目“水网地区农村水体修复示范工程”。短短4个多月来,该项目实施进展顺利,取得了水质改善、生态恢复、水体景观凸现等明显成效。
...